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稳步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作者:-- 来源: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更新时间:2019-04-12 浏览量:465
各市、县(区)农业农村局:
为及时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粮食生产的决策部署,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毫不放松抓好2019年粮食生产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现将2019年度全省粮食生产及种植业发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坚持底线思维,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1.提高政治站位抓生产。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当前,江西粮食总产连续七年稳定在420亿斤以上,但制约粮食生产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出现滑坡的风险依然存在。各地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牢记总书记嘱托,提高政治站位,把稳住粮食生产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持续巩固粮食生产的好形势,确保全年粮食播面总产稳定在上年水平。
2.全面落实政策稳面积。广泛宣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明确的政策信号、稳定的增收预期,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加快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的拨付进度,及早发放到户。坚持“谁种补贴给谁”的原则,及时将稻谷补贴资金落实到户。加强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产粮大县奖补政策、农业保险和水稻制种保险等政策落实。强化补贴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
3.推进农田建设夯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完成全年290万亩建设任务。巩固“两区”划定成果,确保“两区”地块数据100%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到村到户;优先在“两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引导农民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培肥耕地地力。
4.科学防灾减灾保丰收。针对今年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病虫灾害,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提前做好防范准备,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切实降低灾害损失。完善重大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网点,加强柑橘黄龙病、稻水象甲、红火蚁等重大植物疫情监测与阻截防控,强化种子苗木繁育基地检疫监管,坚决遏制重大植物疫情扩散蔓延。继续巩固赣南脐橙黄龙病防控成效,加强南丰蜜桔等新发区域黄龙病防控力度。完善江西微农微信服务平台,加强农情调度,及时核实灾情,落实农业救灾资金,全力保障种植业生产稳定。
5.强化粮安考核促落实。充分发挥粮食安全工作考核“指挥棒”作用,按照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要求,重点突出粮食面积、产量考核,强化对稳定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硬约束,确保完成420亿斤的目标任务。这个是指统计口径调整前的产量目标,也就是要确保上年438.1亿斤的目标不动摇,压实粮食安全责任。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将年度考核情况上报省政府,并通报各设区市人民政府,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各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内生动力。
二、坚持市场导向,驰而不息优化种植结构
6.大力发展优质稻。以优质稻产业发展工程、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稻米区域品牌创建等项目为抓手,强化种子企业、种粮大户、加工企业之间相互对接,通过优粮优价引导优质稻种植,力争今年全省优质稻订单面积达到1200万亩。建设全省优质稻新品种综合展示区,搭建加工企业选种、农民用种、科研育种的综合交流平台,为江西优质稻产业发展提供品种支撑。充分挖掘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好、土壤富硒等优势,重点建设一批优质大米、富硒功能大米、有机大米生产基地。
7.大力推进油菜下田。加快“两区”划定成果运用,以600万亩粮食功能区与油菜保护区的重叠区为重点,完善水田种植油菜的生产条件,不断推动“油菜下田”,力争今年冬种油菜面积850万亩以上。示范推广油菜“345”种植技术、稻油轮作等高质高效种植模式,不断提升油菜种植水平和生产生态效益。结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在挖掘油菜“花用”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油菜菜用、饲用、肥用等多种功能,拓展增收增效空间。鼓励引导油脂加工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引进低温冷榨等先进加工工艺,开展浓香菜籽油初榨工艺改造升级,提高出油率和油品品质。
8.大力推进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园艺作物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五大蔬菜产区、“一主多特”果业产区、“四绿一红”为主茶叶产区、道地特色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产区,稳步恢复发展传统花卉等聚集区,力争今年园艺作物面积达到2430万亩,其中蔬菜、茶叶、果业和中药材播种面积分别达到1150万亩、190万亩、670万亩和140 万亩。进一步完善蔬菜集约化、柑橘无病毒、茶树无性系、中药材高药性等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力争种苗良种覆盖率超过90%。巩固“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推进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力争全省设施园艺作物基地面积达200万亩以上,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55万亩以上、设施水果45万亩以上。
9.大力实施种业发展工程。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好种业发展“六大工程”,力争选育一批突破性品种。加快杂交优质稻示范推广,争取用三年时间优质杂交稻品种种植比例提高到40%左右。加快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的优新品种引进、驯化,丰富品种结构。推进南繁科研育制种基地建设,完成南繁基地3000亩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套牌侵权、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
三、坚持效益优先,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10.大力推进品牌建设。继续扶持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围绕园艺作物产业集群,打造乐平蔬菜、永丰辣椒、赣南蔬菜等区域品牌;做强赣南脐橙、南丰蜜橘、新余蜜桔、井冈蜜柚、马家柚等柑橘知名品牌和早熟梨、猕猴桃、葡萄等特色水果品牌;推进“四绿一红”茶叶品牌整合,推进樟树中药材、井冈山杜鹃等其它园艺作物品牌建设,推动优势资源向品牌聚集、优惠政策向品牌倾斜、优质服务向品牌配置,实现我省种植业产品品牌的转换升级。
11.积极推进订单生产。按照“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对接,以销定产”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农户与企业签订种植收购,切实解决农民“种什么”“怎么销”等生产难题。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增加订单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积极推进“互联网+”订单农业的种植模式,提高产销对接精准性。不断规范订单主体的生产和经营行为,解决订单诚信兑现问题。
12.加快推进社会化服务。通过代耕代种、代育代插、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统防统治等形式,推进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力争今年50亩以上规模种粮大户4万户,经营耕地面积650万亩。支持和鼓励种植业生产新型经营主体或社会化服务组织主动对接小农户,通过社会化服务或托管代种等形式带动小农户发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有效对接。重点支持病虫专业防治组织“七化”发展,实现由单纯统防统治向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升级。
13.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组织专家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按照全省产业扶贫攻坚工作要点,深入做好宣传引导、技术对接、模式选择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大种植业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优先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优先对接贫困户提高种植效益。
四、坚持绿色引领,实现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14.加快技术集成创新推广。突出绿色高质高效导向,因地制宜推进稻油轮作、粮经轮作、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晚稻早种等绿色高效技术模式集成应用,打造一批新型种植模式示范应用典型。聚焦生产薄弱环节和关键技术瓶颈,加强联合协作攻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重点突破优质稻倒伏、直播稻除草、机插育秧环节简化优化以及机防、机烘等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为种植业高质高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5.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继续组织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继续选择20个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确保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2%以上,结合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行动,引导农民多用有机肥。大力开展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推进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精准高效施药、轮换用药等科学用药技术,大力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施药机械,力争主要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覆盖率再提高2-3个百分点。
16.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建立和完善种植业生产标准化体系,用统一的标准规范千家万户的生产行为,用标准化的品质应对千变万化农产品市场。按照优质订单产品品质要求,指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17.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快种植业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产品来源可查明、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全面贯彻《农药管理条例》,落实农药监管职责,健全农药质量追溯体系。完善农药行政审批工作规则,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重点开展农药隐性添加等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制售假劣农药等违法行为。
附件:2019年全省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安排表
2019年4月10日
附件
2019年全省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安排表